查看原文
其他

21家银行因数据质量问题被罚8760万!监管为何再“下狠手”?

本社记者 郭涵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3月25日,银保监会官网挂出一条重磅新闻,严肃查处一批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数据质量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共21家银行机构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合计达8760万元。适逢“数据要素”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被点名,新一版监管数据报送要求即将落地,银保监会此时重拳出击,围绕EAST数据质量开展专项检查,传递何种信号?





两大罚单:从8家扩至21家,总罚金增长3倍多




据了解,这是2020年5月银保监会首次针对EAST数据报送问题开出罚单后,再度就该问题开出罚单,当时共有6大国有大型银行和2家股份制银行被罚,合计被罚金额1770万元。本轮处罚中,上述8家机构仍然在列。
分析两次处罚细节,一方面,涉及机构数量和罚金大幅提升,受罚银行从8家增加至21家,合计处罚金额增长3倍多。另一方面,处罚事项从14项大幅增加至约40项,处罚事项类别从以数据漏报、错报为主,发展至数据漏报、错报,以及与其他上报数据交叉核验存在偏差三大类。除中信银行外,其余银行受罚事项均超过十项,另有多项2020年处罚中涉及问题,在本次处罚中再次出现。
对比之下,EAST数据报送处罚事项的关注点,正在从“报不报”向“报得准不准”转变,而对于监管层面的“越来越用心”,银行机构似乎有些应对乏力。
财经专栏作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李庚南表示,“本次处罚大范围、高金额,实际上反映出银行机构当前数据治理能力不足问题。”他具体指出,“首先是数据文化或理念跟不上业务发展,包括高管层的不重视、业务层的忽视等。其次,机构的数据治理架构及机制存在短板。再次,基层团队对于数据报送制度的执行力尚显薄弱。”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排行(点击可查看大图)
21家银行处罚事项分类统计




EAST数据为何如此重要?




严格处罚背后,是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EAST全称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Technology,是原银监会在2008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查分析系统,于2012年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升级至EAST5.0版本。该系统包含银行标准化数据提取、现场检查项目管理、数据模型生成工具、数据模型发布与管理等功能模块,旨在顺应行业大数据应用趋势,并帮助监管部门提高检查效能。
此后多年间,多项“监管数据”相关要求下发,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2018年5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从数据治理架构、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价值实现、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银行数据管理活动。首次将数据治理提高到银行常规管理的战略高度。
——2020年5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数据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认识提升监管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将数据质量作为有效监管的基础,严格落实监管数据质量主体责任。
——2021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首次将“数据治理”要素纳入评价体系,权重占比5%。
——2022年1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2021版)的通知》发布,对多项信息报送操作提出更加细化的要求。
——本次处罚中,银保监会强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监管数据质量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严肃市场纪律,提高违规成本,引导并督促银行机构切实发挥监管标准化数据在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内控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可见,数据报送背后体现的金融机构数据治理能力,对内涉及合规内控工作质效,并将影响机构的监管评级结果;对外关乎智能化监管质效,乃至于影响全行业的金融风险防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监管传递的“高质量、严追责、补漏洞”信号,再一次印证了数据资产是银行最核心的资产之一,数据治理能力更是银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本次大范围“狠处罚”,背后其实是监管部门督促全行业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的“良苦用心”。



新规逼近,法人银行数据报送如何不再“老大难”?




据银保监会要求,今年5月18日前,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外资银行、直销银行、理财登记中心要按照EAST5.0版本的新标准进行首次数据报送。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首次报送时间原则上不晚于5月20日。
对于新规,业内人士表示,“EAST5.0版本明确要求数据质量从传统的应对监管模式转变为内在治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对数据质量的主体负责,本质上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报送提出了更高要求,把整个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提到很高层面。”
监管导向清晰明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已经成为银行机构面对的一道必答题。实践中,不同类型机构的表现又各有差异。
此前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2021年年度报告致辞中提到:“我们把数字化转型视为生死存亡之战,贯穿到战略转型的方方面面。”各大上市银行财报也显示出在科技领域的大力布局,例如,2021全年,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科技投入均同比增长,其中兴业银行增幅高达30.89%。
而对于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起步较晚的农村中小银行而言,仍需克服一系列阻碍。某头部农商银行相关部门人士表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可能面临以下几方面难题:一是亟需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整合和集成管理能力;二是亟需建立统一完善的数据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涵盖制度制定、标准实施、流程管理、操作运营等多层级权责分明的数据治理组织管理架构,配套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四是亟需进一步加强科技系统建设,提高其对数据质量治理的支持能力。”

如何打造契合自身规模和监管要求的数据报送和治理能力?“完善的数据治理架构规划是高质量数据报送的基础,而这背后,财力、人力是绕不开的问题。”苏州农商银行数字银行部总经理吴铄表示,“数据治理架构围绕组织架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三方面,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长效机制。其中,组织架构是厘清职责边界、工作流程、协调衔接的重要保障,数据管理是承载数据归集、整合、治理、报送的核心体系,数据应用是数据赋能的价值输出,而数据管理是增强数据治理能力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目前各家机构虽然搭建了类似的数仓或数据中台等管理体系,但具体功能并不完善,也导致了数据报送质量参差不齐。”

数据报送之前,要经历录入、采集、整合、加工、填报、复核等环节,数据管理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业务数据未录入、错误录入、归集规则出错等数据错误未被及时监测等问题,也给填报和复核工作造成更大压力。“要克服上述问题,保证合理的科技投入和人力配置是必要条件,其中涉及各类业务系统是否为机构自建自控,是否落实数据标准和质量闭环管理,是否具备人才梯队构建符合机构特色的数据架构,是否开展监管报送系统信息化建设,是否有专业的数据报送人才和AB角等复核机制等”。吴铄指出。

本次专项检查如同“响鼓重槌”,给各家中小银行提了醒,着力提升数据报送和数据治理能力,合理布局数字化转型和科技投入,无疑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EAST数据报送是监管层面对原有1104数据报送的细化补充,旨在更具体地了解机构业务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和潜在风险。”可见,借力监管严查EAST数据报送契机,进一步推进数据治理精细化、业务发展合规化、流程管理闭环化,与农村中小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是相契合的。实践中,如何借力省联社数据管理大平台作用,联动外部数据管理服务商并有效防控风险,农村中小银行优化数据治理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严查中央审计移交线索推动问题整改

多省发文推动农信社改革!

编辑:苏琳;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